4月8日下午,我院茶学研究院院长江昌俊教授在茶树生物学省级重点实验室会议室,作了题为“如何做好一个合格的茶学科技工作者”的报告,并与我院茶学领域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座谈会由遗传所副所长饶本强教授主持,生命科学学院茶学领域和其他专业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
座谈会上,江昌俊教授结合本人从事多年茶学工作的体会和感悟出发,介绍了茶学学科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具备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三大基本功能。如何办好茶学专业?需要转变观念和理清思路。他指出:第一,在科研上,茶学专业教师既要重视国家基金等纵向课题的申请,同时也要注重横向课题的申请。横向课题主要是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上升为理论问题和科学问题,一方面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茶学专业的社会办学水平,保证茶学专业的生源质量和社会认可度。第二,在教学上,茶学专业课程到底应该怎么上?高校培养学生如同企业生产产品,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茶学人才?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纯理论的教学将会非常枯燥,培养质量很难保证。因此,茶学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教学,同时要特别重视实践性教学的作用。第三,茶学在注重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同时,也应重视社会服务功能。对生产中遇到的直接的和间接的实际问题,茶学教师要敢于面对,树立科技攻关意识,多思考,善于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科学问题。第四,茶学要组建科研团队,形成合力。生科院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分析茶学学科现状、发展形势和自身优势,将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组成团队,围绕几个大的科学问题展开研究,形成合力,抱团取暖。江昌俊教授强调指出,当前国家层面、学校以及我院高度重视茶学学科发展,青年教师们一定要珍惜当前大好机遇,牢固树立对茶学事业的追求和热爱,发扬不怕吃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深入生产一线,多去茶园、茶场和茶企,多参加茶学会议、展览会,要多看、多听,多与茶产业相关人员沟通交流,平时多加积累,勤于思考,找准落脚点和切入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茶学中的实际问题和科学问题。
最后,江昌俊教授就每位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关注的内容进行详细探讨,重点从茶树种质资源筛选、毛尖茶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生态茶园建设以及茶叶功能物质对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为青年教师的选题与科研提供帮助。
江昌俊,教授,博导。信阳师范学院茶学研究院院长,南湖学者讲座教授,省“教学名师”。曾任茶树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茶叶学会理事。主持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948项目等15项科研项目。在茶树新品种选育、功能基因发掘、转基因体系建立和抗冻分子机制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系统深入的研究。主编全国“十五”规划教材《茶树育种学》(国家精品教材奖)、编著《安徽茶区生态与茶叶生产技术》,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7篇,获省部级奖励3项。
(生命科学学院 宫安东 饶本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