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 教育教学
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教学 / 本科生教育 / 正文 本科生教育

师范生工作坊师生走进帅洼村:一堂行走在田野乡间的“乡村振兴”思政课

时间:2025-11-16 10:09:33  点击:   发布者:

为引导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深刻理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实践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11月15日,我院“河南省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成长工作坊”第4坊、第5坊师生一行,赴“全国文明村”——信阳市光山县晏河乡帅洼村,开展了一场以“生态、产业、文化、人才、组织”五大振兴为主题的社会调研活动。

调研期间,工作坊师生通过深度访谈村干部、实地走访村民、亲身体验乡村建设成果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探寻帅洼村从昔日穷山沟蝶变为今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振兴密码”。

生态筑基,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到达帅洼村后,通过调研,同学们了解到,该村始终坚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发展理念,通过荒山造林、封山育林,使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独具匠心,利用房前屋后空地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茶园、小花园、小竹园”,实现了“小园连大园、小景连大景”的生态宜居格局,让同学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了直观而深刻的认识。

产业融合,激活强村富民新引擎。在产业振兴方面,帅洼村构建了“山上林果茶,山下种养加”的多元产业格局。师生们走访了村内的专业合作社、精制茶厂和红薯粉条生产线,了解到当地通过电商、抖音等平台将土特产销往全国,2024年人均收入达2.8万元。更令人振奋的是,村里引进的康养游乐园、酒厂以及“文旅+研学”基地等项目,成功带动了二三产业发展,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这为生物科学专业的同学们思考如何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现代农业发展与产业创新提供了鲜活案例。

文化铸魂,探寻乡村治理新路径。帅洼村独特的“两当四心”(把村当家、把民事当父母事;责任心、事业心、奉献心、感恩心)治村理念,给师生们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村支书胡善信,一位扎根农村47年的“老支书”,在与同学们的座谈中动情地分享了他的奋斗历程与“三个承诺”的故事。他从老党员“有饭吃、有路走、有房住”的朴素嘱托,到今天“初心不变,信仰永远,振兴富饶家园”的新承诺,其一生坚守的为民情怀和“三不一公开”的务实工作作风,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让大家深刻感受到基层党组织的强大凝聚力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人才引领与组织保障,凝聚振兴合力。调研发现,帅洼村的成功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和组织的保障。以胡善信支书为代表的本土干部发挥“头雁”效应,同时村里积极引进外来资本和人才,并通过研学基地等平台吸引青年学子返乡实践。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和规范的“小微权力”运行机制,赢得了村民的高度信任,形成了干群一心、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实践出真知,田野育新人。此次帅洼村之行,是一堂生动的、行走在田野乡间的“大思政课”。工作坊师范生走出校园“象牙塔”,踏入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将理论知识与乡村实际相结合,不仅增强了对国情、农情的了解,更激发了对“三农”事业的热爱与责任感。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将帅洼村的奋斗故事和振兴经验融入未来的学习与教学中,立志扎根祖国大地,为服务基层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张伟/供稿  彭波/审稿   饶本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