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我院河南省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联合培养与实践工作坊组织生物科学专业59名师生,到信阳市浉河区文新茶村,开展了一场融合茶文化体验、乡村振兴调研与茶树种质资源科学考察的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张伟老师带队,通过“名师力行”社会实践,将《植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专业课程知识与田野实践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科学探究能力。

在信阳毛尖博物馆,师生们通过电子沙盘、全息成像、场景复原等现代展陈方式,系统学习了中国茶文化的历史脉络与信阳毛尖的独特工艺。随后,师生走进万亩标准化示范茶园、智慧茶园基地、传统手工炒茶坊与智能化生产车间,实地观察茶树生长状态,记录不同品种的形态特征,并听取张伟老师关于茶树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与茶园管理的讲解。

结合专业背景,同学们重点开展了茶树种质资源的野外调查工作。他们分组采集不同茶树品种的叶片样本,记录其生长环境、株高、叶形、芽色等性状,运用植物学分类与遗传学知识初步鉴别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在调研过程中,同学们还访谈了茶农与企业技术人员,了解茶树品种改良的历程与科技在茶产业中的应用,深切感受到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意义。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生态文明教育,更是一堂融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大思政课”。同学们在绿水青山间验证课堂所学,在团队协作中提升沟通与组织能力,在实地调研中增强社会责任与乡土情怀。
“我们不仅要会学习,更要懂社会、爱农村。”参与活动的师范生汪心如表示,“这次茶村之行让我看到生物科学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联系,未来我也希望把这样的实践精神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对自然与科学的热爱。”
我院始终重视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此次工作坊通过“茶文化+科学调查+乡村振兴”的实践模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也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教师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伟/供稿 代亚锋/审稿 彭波/审核